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和队伍建设迎来重要改革

让教师安教、适教、乐教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和队伍建设迎来重要改革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刘华东

《光明日报》(2021年01月28日01版)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破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拿出更为有力的举措。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如何破除教师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教师队伍从基本支撑向高质量支撑转型?如何充分发挥好人才战略资源作用,坚持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各类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荣誉、回归学术的本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新举措?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有哪些重要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价破“五唯”之后,怎么立?1月2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作出回答。


  • 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

针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仍存在个别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淡薄、师德失范、教书育人能力亟待提升的情形,《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明确制度化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引导广大教师厚植信念情怀。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达到一定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并上岗任教。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要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的全国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库,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高校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认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阶梯式进步、不断发展优化的过程。高校应根据要求,系统梳理学校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多维度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营造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治学的良好氛围。


  • 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坚持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是大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抓手,是教师队伍永葆创新活力的核心密码。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待遇,吸引稳定一流人才从教。《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聘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不得将毕业院校、出国(境)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和论文、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落实高校内部分配自主权,要结合实际健全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向扎根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向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向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国防科技等领域的教师倾斜。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承担命题监考任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激励优秀教师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将相关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不将论文数、专利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直接挂钩,切实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继续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要继续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引入贡献评价机制,突出质量导向,切实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进一步凸显鲜明的评价导向,牵引教师队伍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


  • 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为关键路径

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建立了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对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完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需求日益迫切,仍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改革完善。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6项举措,出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确定评审办法;破除“五唯”和论文“SCI至上”。建立院校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教师评价政策联动机制,优化、调整制约和影响教师考核评价政策落实的评价指标。


破“五唯”之后,评价标准怎么立?《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落实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严格教学工作量,强化教学考核要求,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评审中的比重。规范学术论文指标的使用,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情况、期刊影响因子等仅作为评价参考,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核心是评价研究本身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


同时,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工作实绩,其工作成果不简单以发表论文、获得奖项等进行比较评价。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及招聘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在严把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可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健全教师考核体系。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通过综合评估师德师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引育、团队建设等情况,不以量化管理来制约教师的创造力,鼓励优秀学者勇攀学术高峰。”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认为,只有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激励和引导高校人才队伍坚守初心使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


  • 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一方面强化青年教师培养,一方面支持用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建立青年教师多元补充机制,大力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优秀青年人才。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青年教师评价考核周期,鼓励大胆创新、持续研究。”


“通过发展租赁住房、盘活挖掘校内存量资源、发放补助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鼓励采取多种办法提高青年教师待遇,确保青年教师将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鼓励高校与社会力量、政府合作举办幼儿园和中小学,解决青年教师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评价改革,目的还是要摒弃浮躁和功利之心,营造良好环境,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使教师这一立教之本更加稳固、兴教之源愈加丰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说。


以上内容转自《光明日报》(2021年01月28日01版),本报记者 靳晓燕 刘华东。

END




政策详情


☞1月27日,教育部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文件,介绍《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评估、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从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等8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举措。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从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等6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



来源:高校人才网

@2021考生:部分省市公布考研初试成绩查询时间
重磅通知||教育部决定成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新汉学计划2021-2022年度博士生项目开始招生~
名单来啦!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胜利落幕
重磅!《中国研究生》发布202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大热点
《医学汉语水平考试(MCT)大纲》正式发布,“中文+职业教育”迈出新一步
定了!2021年《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日期发布
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天津师大举行
2021年1月18日截止!关于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报考硕士研究生加分的通知
“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与认证”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分论坛 | 新时代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即将出台

扫老师微信

进“对外汉语学术群

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